首页 > 作品
  • 作   者:

    Ulf Stark
  • 绘   者:

    Mati Lepp
  • 页   数:

    48页
  • 尺   寸:

    215×155 mm
  • I S B N:

    91-638-2663-1
  • 出 版 社:

    Bonnier Carlsen出版社
  • 出版时间:

    2003年
  • 图书分类:

    绘本
  • 关 键 词:

    儿童、绘本、故事
  • 适读年龄:

    7岁及以上
  • 已授权语种:

《满教室的苍蝇》

这个秋天我就要去上学了。整个夏天,每当我跟着妈妈去商店,立刻就会有大人走过来摸着我的头,说我长这么大了啊。妈妈既感到自豪,也感到难过。他自豪的是我长这么大了,难过的是我不会永远是个孩子,她不可能永远牵着我的手。

我来到栈桥边,想着我短暂的童年,想着我很快就要长大了。我会长出两撇细细的、漂亮的胡须。尽管上学第一天妈妈会送我去学校,但是这一周来,每天早晨我都得跟着爸爸去认路。爸爸指着那些路标,要我记住。可是这没有什么用,没过一会儿我就开始走神了。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男孩,每小时可以飞一万公里。

我是一个经常走丢的人。有一次我要去买面包,结果出去了四个小时还没回来。还有一次我踩着我的三轮车去追一辆赛车,结果被警车送回了家。我的脑子总在想别的事情。

“希望你明天上学不会走丢。”爸爸说。关于上学,我听说老师会问我们问题,可我是一个总答不出正确答案的人。此刻我正躺在沙发上看着钟,想着这件事,想着时间这个东西。爸爸看到我忧虑的表情,问我怎么了,是不是有什么心事。我问他:“时间到底都去哪里了?”爸爸说,这个问题好难,他没有时间来回答我,因为楼下有病人在等着他。我央求爸爸问一个他通常会问的问题。“好吧,”爸爸说,“发明电话的人是谁?”那个名字就在我的脑子里转着,可我却答不上来。爸爸用领带擦了擦我的额头,小声告诉我答案是贝尔。“我知道的!”我大喊道,“我昨天就知道了。”爸爸安慰我叫我别难过,有的人开窍得早一点,有的人晚一点。我应该为自己的脑袋感到高兴。

爸爸走后,我开始一个人思考时间。我觉得时间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里,它让照片上那个满头金发的男孩成为了我的爸爸,让他的头发变得稀疏。它又会让我变成什么样子呢?

这时妈妈来了,她向我展示她的连衣裙:“你觉得怎么样?”可我不希望再被问到任何问题了。妈妈在考虑该穿那件衣服。我却告诉她我在思考时间这个东西。妈妈突然大喊起来:“我们要迟到了!”“你完全不用担心,上学很有趣的。”妈妈说。可我还是很担心。我们走过一个山坡,农民婶婶在那里养了马、奶牛和猪。山坡下面是学校。到了那里,妈妈说:“被问到问题的时候,记得要大声地回答,口齿要清楚。”

教室门外站满了新同学和他们的妈妈,大家在等待老师出现。妈妈跟所有的人打招呼。他让我也跟我的小伙伴打招呼。老师来了,我们可以进教室了。教室里都是苍蝇,因为窗户开着,那些奶牛身上的苍蝇全飞了进来了。这时最可怕的事情来了。老师说:“我要问几个问题。”我用手捂住耳朵,假装自己不存在。老师从一个小朋友那里走到另一个小朋友那里,没有一个人回答不上她的

问题。除了我!

她很快就来到了我的面前,我看见她的嘴唇在无声地动着,然后她把我的一只手从耳朵上移开,好让我听到她在说什么。突然,我觉得我脑袋里的雾气消散了,我仿佛有了特异功能一般!

“格雷厄姆·贝尔。”我小声说。“你说什么?”老师问。“亚历山大·格雷厄姆·贝尔。”我用清楚、响亮的声音说道。妈妈对老师说:“他不叫这个名字,他叫乌尔夫·高特弗里德·斯达尔克。”

所有人都笑了起来,可是老师却拍拍我的背:“这个小朋友好聪明,知道是谁发明了电话。那么乌尔夫,第一天上学你感觉如何?”“很好,”我说,“尽管教室里都是苍蝇。”“是的,”老师说,“不过我们得明天才能点到它们的名字。”

这天晚些时候,我跟伙伴沃夫交流第一天的感想,我们都觉得上学并没有那么无聊。沃夫问我现在打算做什么。我说,我要回家等待我的胡须长出来。

  • 作   者:

    Ulf Stark
  • 绘   者:

    Mati Lepp
  • 页   数:

    48页
  • 尺   寸:

    215×155 mm
  • I S B N:

    91-638-2663-1
  • 出 版 社:

    Bonnier Carlsen出版社
  • 出版时间:

    2003年
  • 图书分类:

    绘本
  • 关 键 词:

    儿童、绘本、故事
  • 适读年龄:

    7岁及以上
  • 已授权语种:

卖点提炼

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儿童心理小品,反映了孩子及其父母在第一天上学之前的种种心理波动,同时反映了这个阶段的儿童对“时间”这个概念的认知和思考。由于主人公也叫“乌尔夫”,让人联想到这很可能是一部带有作者“自传”性质的作品。
@2020 第三章文化(北京)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 京ICP备17019801号-2  京公网安备:11010802013798号